中国日报网11月28日电 24日,“家园之声”2023年中国—东盟系列国际媒体采访团走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交流活动。活动期间,来自中新两国的记者,以及中国留学生、华人华侨自媒体畅所欲言,深入分享和探讨了未来媒体与青年该如何搭建两国交流合作的桥梁。
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尹珂是一名博士生,目前在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访学,主要研究东盟、东南亚国际关系。尹珂从个人亲身经历的三个例子出发,分享了他对中新学术和人文交流的一些个人感悟。第一个例子是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,该协会协助组织每年一度的中国-东盟青年峰会,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给尹珂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,他们是每年峰会的主力军,在各种议题的讨论中总能起到示范作用。东南亚协会每年招新后会进行一些东南亚知识小测试的破冰活动,让大家了解东南亚。今年上半年,尹珂就是和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在同一小组合作答题,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。第二个例子是今年6月,北大选拔了一批青年学生到柬埔寨暹粒参加中国-东盟青年峰会,在青年峰会上,能看到新加坡的留学生协助部分中国学生一起处理文本、回答问题,那个场景就是中新人文交流合作的缩影。第三个例子是尹珂来南洋理工访学期间,认识了一位新加坡本地的助理研究员,他主要从事印尼研究。在和他学术交流的过程中,尹珂讲述了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科发展和成果,他很震撼,表示之前虽然有所了解,但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中国学者关注东南亚、了解东南亚,尹珂认为长期的人文交流(包括学术交流)一定需要更多的面对面互动。
来自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刘现奕说:“在这个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,文化交流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桥梁。我的留学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交流的力量和重要性。在南洋理工大学,我不仅得到了学术上的锤炼,更重要的是,我有幸参与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,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,更加深了我对多元文化共融的理解。”他表示,作为留学生,有责任去理解和尊重东道国的文化。通过参与新加坡国庆日的庆祝活动,他不仅感受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活力,也理解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。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留学生活,也让他更加自豪于自己的文化传统。他深知,留学生的职责不止于学习和传播自己的文化,还要积极地吸收和尊重他国文化,这样的相互学习和尊重,让他真正理解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独有之美。
随笔南阳网创办人李烨明称,在交流方面,新加坡在东南亚和中国教育中是有统筹方面的优势,很多华人在语言方面具备优势,英语和汉语都不错,甚至对其他的周边国家的语言也比较了解。因为与中国的交往频率较多,所以对中国的经济、文化等方面都比其他国家有优势。例如,和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在一起交流时,会发现新加坡的年轻人或记者对中国非常了解。
此次交流活动促进了中新两国媒体、青年分享文化交流经验,鼓励了两国媒体、青年共建友谊的桥梁,积极宣扬中国—东盟文化往来方面的优势,为未来两国媒体、青年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时发挥无限潜力创造了机遇。
(编辑:妮思娜) 【编辑:房家梁】
中国网临汾11月28日讯(记者 张静) 这里山水环抱、山水交融,山山相映、水水相宜,步步如画、处处成景,是山西“表里山河”最生动的写照。这里大街小巷被“美颜”,古韵新风“兼容”,颜值气质“兼修”。这里拥有3处5A级景区、15处4A级景区,每一处美景都让游客耳目一新,流连忘返……11月27日,“江山如画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(山西)采访团走进山西临汾,探访临汾在产业升级、城市改造、文旅发展等领域的新变化。
尧都云商产业园外景 (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)
推动产业升级转化 吸引本地人回乡就业
近年来,临汾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加快产业升级、聚焦数字产业项目建设,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。
尧都云商产业园是临汾发展数字产业的一个“缩影”。据介绍,产业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,以区域总部经济为业态,以山西智创城为中枢,依托字节跳动、百度、阿里云、360、百信、网易等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和项目,按照“信息产业智创引领、互联网+融合发展、着力打造数字经济‘智汇’新高地”的思路,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基地、人工智能数据基地、软件信息智造基地三大产业基地,布局配套华汉云极信创产业中心,华光信创自主研发中心,华耀信创人才服务中心三大中心。
截至目前,尧都云商产业园共有企业166家。2022年数字经济产值达28.66亿元,总产值51.97亿元,吸纳就业近万人。
依托历史文化内涵 凸显街区特色
从2019年开始,临汾市全力实施城市面貌改造,靓城提质行动,全面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、高品质城市生活“内外兼修”,加快城市文化主轴主脉工程建设,提升城市的品位、内涵、价值、魅力。
财神楼街和鼓楼南北街改造以留住城市记忆,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为“亮点”。财神楼街因街口原先有一座财神庙而命名,后原庙被损毁。在改造街区时,在原有建筑遗址上复建一座财神庙,留住此街区特有文化记忆。据临汾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张紫仪介绍,财神楼街改造时入口处的墙面设计融入晋南中式砖雕的元素,在人行道上的步道砖采用以“财”为主题的设计,地砖上刻有“财源广进、金玉满堂、招财进宝”等寓意吉祥富贵的成语。整体街区的改造让原有文化特色与现代城市生活更好融合。
“鼓楼南北街则是在恢复历史文化内涵上下功夫,青砖青瓦打造晋派风格,邀请书法家书写雕刻店铺牌匾,匹配鼓楼南北街怀旧一条街的造型特点,让街区整体改造,更加简洁美观、协调统一。”张紫仪说,“在街区绿化方面,我们在街区转弯区设置了微地形植物景观,合理配置乔、灌、花、草等植被,全面打造‘三季有花、四季常绿’的通透绿化效果,打造城市氛围感。”
临汾吉县壶口瀑布 (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)
丰富旅游业态 持续打造“回家”品牌
临汾市文旅资源众多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科学统筹沿汾、沿黄、沿太岳“三大板块”文旅产业发展布局,实施大槐树、云丘山、壶口瀑布等龙头景区提升工程,在山西省率先完成A级景区县域全覆盖。不断丰富旅游业态,完善产业链,更加注重“生态、文化、休闲、度假、体验”相融合,持续打造“回家”品牌。
据山西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少卿介绍,壶口景区是全省旅游行业中的一张靓丽名片,持续在打造文化和旅游精品工程方面“深耕细作”。建设黄河文化演艺厅和黄河风光展示馆,把黄河景观与黄河文化融入到壶口旅游当中。同时全面推动演艺、非遗、文创产品、公共服务等项目进景区,带来沉浸式体验,为景区注入业态活力。
据悉,洪洞大槐树景区坚持以服务游客需求为目标,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接待服务质量,建成了“移民古迹区”“祭祖活动区”“民俗游览区”三大主题板块共同组成的核心园区。与此同时,秉持多元化发展理念,依托大槐树移民历史,深度挖掘利用根祖文化。并围绕核心非遗“大槐树祭祖习俗”打造了清明寻根祭祖大典等系列活动,形成了旅游+文化+N的融合发展模式。